我的司鐸生涯 ─李蔚育蒙席自傳 /蔡灼珍編 主耶穌說:「不是你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真的,如果不是主揀選了我,一九二二年九月十六日生的我,有何功德能作祂的司鐸?從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到天主召回我靈魂的那日止。 五十幾年的司鐸生涯不管是讀書或是為主服務的日子都是頗多曲折。農家子弟又是家中長子和長孫,而能在11歲就離家到堂區學校讀書,十三歲又跟人去修道,是因為父母很開通,沒有逼我在家幫助耕作。此後由於中國的大戰亂,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三日我們四位本區同學和現任絳州教區的鄭守鐸主教五人,在匆忙的逃難過程中,由路安教區康濟民主教在一個星期內從剪髮到完成授予鐸品。當年由於年輕無知再加上對時代的恐怖,我曾流亡到香港,再到西班牙苦讀四年書,在一九五四終告完成學業。 畢業後因旅居巴西的王志超神父需要人幫忙,因此古巴成了我第一個服務的地方。古巴當年有華人二萬多名,華文日報有三家之多。我在古巴的南部及東南部兩個堂區當代理神父,服務當地的古巴教友,當時的忙碌工作實是一生司鐸生活中最累的一段時期。其中的拉維卡司地區原來幾乎沒有教友,後來每個主日的小朋友數目逐漸增加,最多時每主日可達一百二三十名之多,使得該村的基督教一向沒有牧師,為了與天主教對抗而特派了一位牧師來傳教。 一九五八年,我利用休假機會到美國佛蒙特州的聖邁克大學學習幾個月的英語,因緣際會下我決定到美國服務。在美國時,先在張吟秋神父開始的 Our Lady of Providence Mission 服務西班牙語系的外籍勞工,協助他們在美國生活,這段時間約有五年之久。 一九六四年,我應于斌總主教及羅光主教徵召到羅馬,在中文新聞組服務,在那兒遇到教廷駐華公使高理耀總主教,要我來台灣服務。次年(一九五五)六月來到台北,在當時的天主教教務協進會擔任新聞組工作。數年後,中國主教團成立,改稱中國主教團秘書處。我曾在羅主教、郭若石總主教及于斌樞機手下從事同樣工作:每週向國內各新聞單位發佈教會新聞;發行「小小傳播」新聞信;設貧寒學生新聞獎學金。一九六六年成立天主教新聞從業人員聯誼會(天主教大眾傳播人進修會),遇到重大新聞時,也向香港、新加坡的教會報紙及羅馬信德通訊社發稿。因刊出、播出的次數相當多,使大家能從各角度的新聞中知道教會所發生的新聞。 一九六六年的「大公會議圖片展覽」全省七個教區的巡迴展出,更給人深刻印象。在台北主教團新聞組工作中,因曾加入台南教區,因此在一九六九年被台南主教調回台南服務,除了在教友活動中心服務2年外,又從李震神父手中接下聞道出版工作。一九七一因于樞機接掌主教團因此又要我去台北繼續同樣的工作,這樣台北、台南的跑一共有六年之久,直到一九七六年主教又調我回台南主教座堂服務才離開台北。 在台南主教座堂先是和李鴻皋神父合作,一九七八蕭文元神父由德國歸來就到座堂協助我的工作,因此我才有餘力去籌辦主教要我負責的教區廣播節目。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天主教的「關懷節目」正式在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廣播台播出,這工作持續十一年之久。主教座堂主任司鐸的工作則一直到一九九五年的雙十節,由於健康問題而始放下! 回顧司鐸生涯,愛爾蘭主保聖博第主教的一首詩正好描述我的處境:基督與我同在,在我內、在我後、在我前、在我旁,在寂靜中,在危難中,在所有愛我的人心中,在朋友和陌生人口中。 編後語:此篇文稿摘自李蔚育蒙席晉鐸五十週年特刊,而李蒙席已在二○○二年五月十一日蒙主寵召。 |